陕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申报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团

 

一、项目背景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且农村环境落后,教育水平有限,导致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缺乏有效关爱,使得部分留守儿童因受不良信息诱导以及自身三观不正等误入歧途,这极不利于其生活学习和成长,也会成为阻碍社会和谐的潜在因素。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及成长的现状、发掘其存在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以及为其提供切实有效的关怀和帮助,20103月,西安外国语大学“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团正式成立。团队服务对象为周至县永新希望学校,该校在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留守儿童,还曾被共青团周至县委授予周至县“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荣誉称号,这有利于我们开展志愿服务。

二、项目内容

“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团于每年7月在陕西省周至县永新希望学校进行支教调研活动,并不定期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回访活动,迄今,志愿服务已达五年。今年,计划成立“心·希望”基金会。通过各方面筹资改善留守儿童成长及受教育环境。团队设有教学组、调研组、宣传报道组、课外活动组、后勤保障组和财务管理六个小组,各组都设有负责人,组间相互协助,分工明确。团队还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两名班主任,使得志愿者有了更多与孩子们交流的机会。团队志愿服务一方面在学习和物质上,给予当地留守儿童最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心理上,通过问卷调、与学生的交谈、家访、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以此引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关心及帮助。

三、项目进度安排

“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团于每年7月赴周至县永新希望学校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支教活动,活动主要从教学、活动、调研三大方面展开。

教学方面,除正常开展语文以及数学的教学工作外,团队针对该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现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英语教学上。面对不同年级孩子的认知程度,以提升英语学习兴趣及开拓视野为目的,设计不同的课程形式。此外,还将开展以“梦想、励志、感恩”等为主题的班会。

活动方面,除了将举办一年一度的乒乓球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外。还会在新一年的主题下策划新的课外活动,旨在传递志愿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鼓励,传递积极进取的正能量,助孩子们强身健体、分享快乐,绽放童年。

调研方面,将在前五年的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确立新的调研主题。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及学习状况;继续深入马滩村、沙云村、寨子村等学校周围十余所村庄进行家访;继续积极与校长、老师,村领导等联系,完成新的访谈。以此来深入发掘有关留守儿童尚未解决问题,并得出更为详实完整、更具可靠性的结论,将新的调研结果汇总,向校方和所走访的村庄反馈意见及建议,积极向新闻媒体投稿,唤起更多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

四、项目可行性、创新性

在可行性方面,“心·希望”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学院为基地,每年都能保证选派志愿者参加该活动,项目稳定可靠;不同于短期或一次性的支教活动,“心·希望”历时五年,秉持传承的理念,代代相传,有着完善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以及长期的实践服务经验;同时,团队历年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报道以及同类志愿团体的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了有效推广。在创新性方面,团队每年都会有新的主题之下新的课程、新的活动方案以及新的调研课题;不定期的回访工作也是我们所一直坚持的,给予了留守儿童支教时间以外的的陪伴;此外,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也是“心·希望”首创,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提供了详实有力的依据。

五、项目宣传及实施效果

五年支教活动中,团队两次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标兵团队”,两次被评为“优秀团队”,并在2014年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奖”。团队的事迹也先后被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共青年网、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共青团陕西省委网站等国家级、省级和地方级各类媒体所报道。

上一篇: 小小画笔架起梦想“彩虹桥”公益项目
下一篇: “心++”爱华行主题活动
共青团陕西省委主管 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电话:029-88417191传真:029-88417191 邮箱:shannxihope@sina.com
陕ICP备070112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