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岭青年使者协会
一、项目背景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自2002年就开始关注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以大熊猫等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为核心,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区发展措施,引导社区开展低环境成本的产业,改善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依靠。随着大熊猫保护区的相继建立,当地居民以采药、放牧、伐木等直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制约,尤其是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部分社区经济开始下滑,甚至出现返贫现象。
为了更好地保护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缓解社区对栖息地的压力,WWF在这些相关社区引入了中草药种植、中蜂养殖、农家乐,以及林下种植养殖等可替代生计,同时也在积极探讨与大学及科研院所等外部科学技术力量的合作,在社区发现和发展一些新产业,以提高社区的经济收入。秦岭青年使者希望通过从农科城杨凌带来的科技之光唤起公众参与自然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社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社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丰富当地人民生活。
二、项目内容
本项目以近9年暑期WWF秦岭青年使者活动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充分进行前期调研与回访,以陕西省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活动实施地点,围绕农技扶持、社区服务、环保宣传等方面开展项目,深入践行青年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同时,项目将重点突出项目工作的网络推广,向公众展示美丽秦岭的同时传播WWF以及QYA的环保行动及理念,影响更多青年志愿为环保及公益事业奉献。
三、项目进度安排
1、主要活动内容:
农技扶持(围绕支农、助农、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专家讲座、有机种殖、养殖技术培训,及其它微小规模可持续农业项目的创新和试点活动)
环保宣传(联系外界环保力量的支持,合作拟定宣传行动方案。结合活动开展地的环境现状,最好是针对1-2个最突出的问题,如垃圾处理不当、雾霾、污水排放不当等,设计行动方案,通过组织团队集体活动,拍摄照片、视频以及设立创意标示牌等方法,并借助网络平台的持续推广,取得较广范围的宣传效应)
社区服务(围绕地区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自然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开展环境教育与宣传活动。如清理社区、河道生活垃圾,组织观看环境教育影片,文艺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等)
2、开展时间:2015.09-2015.12
3、实施地点:陕西省秦岭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上活动内容将贯穿整个4个月的项目周期,团队将每个月进入保护区2-3次,每次开展为期3-5天的项目活动,通过制定链式执行计划,紧凑安排活动进度,以开展长期性、积累性、延续性的活动为项目之核心。 四、项目可行性、创新性 可行性: 1、自2006年起,我协会已在秦岭周边保护区连续开展9年WWF秦岭青年使者活动,积累了大量活动资料,并与当地政府及居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项目的开展得到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学校团委的技术指导以及资金资源的大力支持,保证了活动的专业性和高质量; 3、项目团队在学校已经拥有相对固定的专家教授团队,在技术水平及资源上已拥有一定的权威性与专业性,保证活动的稳定长期开展以及活动成果的实效性。 创新性:项目开展期间,团队将通微博、微信等平台每天实时更新项目进展情况,以幽默的文字讲述团队的项目历程,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参与到公益环保事业中,同时借助学校和WWF广泛的媒体资源全面推广项目活动,进一步提高项目整体的公众影响力。此外,项目将邀请校内相关专家教授团队参与, |
力求为保护区居民解决最实际的生产生活问题,提高活动的专业性。
项目实施预算
项目总金额(元) |
自筹资金(元) |
申请项目资金(元) |
2451 |
800 |
1651 |